客服热线
0543-3256969
中枢靶控输注系统(吗啡泵IDDS)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2022-08-28 15:37:40 来源:滨医疼痛科 作者:滨医疼痛科 字体:【

[定义] 鞘内吗啡泵输注系统植入术是将一特制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腔相应部位,用皮下隧道方式将导管与输注泵相连接,通过泵的输注系统可将吗啡等药液经导管持续、缓慢、匀速输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内啡肽受体,微量吗啡即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用量相当于口服用量的1/300,减少了由于吗啡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 疼痛及用药的评估 详细评估病人的疼痛及用药情况,包括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性和间歇性、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 应用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频率、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及应用镇痛药物所引起的副反应等。

2) 心理护理 晚期癌痛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身心痛苦,对新的治疗技术既期待又顾虑重重,加上IDDS 技术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术后带泵回家治疗,需要良好的家庭支持,因此,术前要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耐心介绍IDDS装置的运作原理及鞘内药物的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以增强病人的信心,最大限度地获得配合。

3) 病人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机制有无明显异常,腰椎MRI确认脑脊液循环通畅。使用抗凝药物者停药5d-7d。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

2术后护理

1) 呼吸、循环系统监护 由于输注系统植入部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术后有可能影响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功能,出现呼吸暂停、血压低等症状,术后24h内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对于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的病人需要加强监护。病房配备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此外,在更换药液重新启动鞘内镇痛时也需要监护。

2) 疼痛评估与用药量的调整 术后3天4h询问1次病人VAS评分并如实记录。护士遵医嘱调整吗啡、罗哌卡因的输注背景量、单次量及锁定时间,但要注意,术后3d内为切口疼痛、水肿高峰期,病人VAS 评分会高于预期,但此种疼痛是一种干扰因素,因此不能把VAS作为评价镇痛效果的唯一指标。为避免出现撤药反应,术前使用的阿片类药物,术后应逐步停用,第1天先减少50%,以后每日以 10%递减。非甾体抗炎类辅助止痛药可不停用。

3) 输注系统的护理 保持输注管路通畅,避免折叠拉扯。镇痛药液的配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药液配制后立即使用,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 20d。每2周更换蝶形针,蝶形针插入输注港后,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密封固定,以便观察蝶形针及周围皮肤情况,若蝶形针脱落必须及时更换,针头周围红肿渗出及时消毒、更换蝶形针和穿刺点。药液、输注管路最好与蝶形针同步更换,使得输注港、导管、药液形成一个密闭系统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4)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不良反应包括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甚至呼吸抑制等,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瞳孔及意识的变化。

5)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a切口出血、感染: 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2天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变化。

b椎管内感染: 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背部压痛、严重头痛、脑膜刺激症状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情况发生,椎管内感染确诊要靠脑脊液化验和影像学检查。

6) 心理护理 由于对IDDS 镇痛效果期望值高,一旦数天内疼痛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及家属会心存怀疑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甚至有过激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向其解释癌痛性质,帮助其掌握疼痛规律,掌握自控给药时间,最大程度发挥镇痛泵效能。 

[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病人及家属电子泵的简单使用及维护,包括开关电子泵,更换电池,识别参数,出院后每日观察伤口,记录疼痛及按压次数、时间。自觉疼痛效果减弱及时来院调整剂量,药液用完前3天来院更换,同时更换蝶形针。保持输注系统的通畅,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